在硅谷的创业历史当中,很少会有一位企业家像特拉维斯·卡兰尼克这般,充满了争议,可又不可否认地改变了世界。这位Uber的联合创始人,花费了十年时间,重新塑造了全球的出行方式,然而却在事业达到巅峰的时候,黯然离开了这个舞台。如今回头去看这段传奇经历,我们看到的是,一个科技狂人的执着以及他所付出的代价,还有一个商业模式的颠覆与重生。
少年极客的第一次挫折
卡兰尼克的创业特质早在大学时期就已展露。1998年,那时他还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上学,随后便辍学创办了,这是一个早期的P2P文件共享平台,很快就吸引了400万用户,然而在2000年,它因版权诉讼而宣告破产。这次失利给年轻的卡兰尼克上了关键的一课,即“要么创新,要么死亡”的硅谷生存准则 。
卡兰尼克债务缠身,却没有放弃,他和合伙人马上创办了Red ,这是一家能帮助企业优化内容分发的技术公司。2001年互联网泡沫破裂,处于寒冬之时,他采用睡在办公室、停缴社保这种极端方式维持运营,最终在2007年以1900万美元卖掉了公司。这段经历塑造了他日后“不惜一切代价求增长”的商业哲学。
改变世界的Uber时刻
2009年,在巴黎的一个雪夜,卡兰尼克和加勒特·坎普在街头苦苦等待出租车,这段经历催生了Uber的雏形,他们进行了设想,为什么不能通过手机一键叫车,这个简单的想法最终演变成了价值数百亿美元的全球共享经济巨头,豪华车服务最初只是硅谷精英的小众选择,不过卡兰尼克很快就意识到更大的机会在于颠覆整个出租车行业。
2012年,UberX被推出,它把普通私家车纳入了平台,这一决策将游戏规则彻底改写,卡兰尼克采用了“先占领市场再解决问题”的激进策略,在全球各地与监管机构进行正面交锋,到2015年,Uber已经覆盖了全球60个国家的400多座城市,估值达到了惊人的510亿美元,这种野蛮生长方式后来被称作“卡兰尼克式扩张”。
狼性文化的双刃剑
卡兰尼克在优步打造了一种“冠军心态”的企业文化,这一文化成为了硅谷的传奇,他要求团队要像战士那样去战斗,办公室还贴着“永远拼杀”的标语,这种文化在早期的确推动了优步的快速发展,新产品上线周期按天计算,城市拓展速度让对手难以企及,员工们称在那里工作“如同喝从消防水管喷出的水” 。
但这种高压文化的阴暗面渐渐显现出来。2017年,性骚扰丑闻被曝光,职场霸凌指控也震惊了业界。前工程师苏珊·福勒的博客,揭露了系统性的性别歧视。更致命的是,卡兰尼克在专车上与司机争吵的视频被曝光了。他的态度很粗暴,这与Uber宣称要“提升司机生活”的使命,形成了刺眼的对比。投资人们开始产生疑问,这位被称作“战狼CEO”的人,会不会成为公司最大的风险?
从巅峰到谷底的180天
2017年成为卡兰尼克职业生涯的转折点,2月,#运动席卷社交媒体,该运动涉嫌破坏出租车司机罢工,6月,董事会迫于压力要求他休假,最终在投资方领头的“政变”下,这位创始人CEO于6月21日黯然辞职,整个过程快得令人窒息,当时Uber估值已高达700亿美元。
离职后,卡兰尼克有了深刻反思,他在采访中承认,自己当时太专注于增长,而忽视了文化建设,这位向来强硬的创业者首次展现出脆弱一面,还坦言失去Uber就如同“失去所爱之人”,这段经历促使他重新思考领导力的本质,即不仅要赢得市场,更要赢得人心。
黑暗中的第二次出发
沉寂两年以后,卡兰尼克带着新项目再度进入公众的视线。这家“幽灵厨房”运营商给外卖餐厅提供共享厨房空间,这延续了他对传统行业实施科技改造的喜好。虽说初期碰到了疫情的冲击,不过到2023年的时候,它已经扩展到了15个国家,估值超过了50亿美元。
和Uber时期不一样了,现在卡兰尼克的管理风格有了明显变化,他不再在众人面前斥责员工,而是定期组织团队进行冥想,他不再强调“不惜一切代价”,而是注重可持续增长,当被问到这段转变时,他引用了乔布斯的话:“被苹果开除是我经历过最好的事情”,也许对于这位连续创业者而言,失去Uber同样是一次必要的重生。
留给创业者的遗产
卡兰尼克的故事成了MBA课堂的经典例子,他证实了“颠覆性创新”有巨大威力,Uber改变了我们打车的方式,还重新定义了服务业的供需匹配模式,全球网约车市场从2010年零增长到2025年预计规模达1850亿美元,这种变革速度在商业史上极其少见。
但更重要的是,这个案例对创业精神的边界起到了警示作用。卡兰尼克式的狼性文化有创造奇迹的能力,同时也存在毁掉奇迹的可能性。在效率与伦理之间如何平衡?在增长与责任之间又该如何平衡?这成为了所有科技创业者必须面对的命题。就如同卡兰尼克自己讲的:“改变世界需要偏执,然而不能失去人性。”
在共享经济步入下半场的当下,你觉得卡兰尼克会凭借再度登上巅峰,还是会变成另一个警示案例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,也别忘记点赞转发,好让更多人参与讨论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