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如今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情况下,科技与旅游相互融合,正在创造全新的旅行体验。王明是国内首批科技旅游专家,他经过十年的跨界探索,不仅见证了行业的变革,还推动了多项创新应用得以落地。从AR导览到智能行程规划,他会为我们揭开科技重塑旅游业未来的秘密。
从程序员到旅行达人
王明的转型开始于2015年,那是一次偶然的东南亚之行。当时,他是一名IT工程师。他发现,当地导游所采用的传统讲解方式,与游客的数字化需求严重脱节。那一刻我突然明白,技术不应该只存在于代码中回国后,王明立即开发了首个支持多语言的AR导览原型。这个尝试看似简单,却成为他职业生涯的重要转折点。王明回忆道 。
在接下来的五年当中,王明去到全球30多个国家,他亲身感受了200多家科技旅游项目,这些经历促使他渐渐形成了独特的行业洞察:真正的科技旅游不是炫技,而是用技术解决旅行中的痛点2020年,他创立了国内首个科技旅游实验室,此后,他开始对人机交互在旅行场景中的应用展开系统性研究。
AR导览的智能革命
2023年,王明团队推出了“时空之眼”AR导览系统,这一系统在行业内引起了轰动,它借助厘米级定位以及即时场景识别技术,能够精准地还原历史建筑原本的面貌,在故宫进行实测时,游客只要用手机扫描太和殿,就可以看到明清两代在不同时期的建筑变化。这种沉浸式体验让文物真正活了起来。
更让人惊叹的是系统的智能化水平,它能够依据游客的停留时长,以及游客的视线关注点,自动对解说内容的深度与角度作出调整。我们收集了超过10万小时的用户行为数据王明解释说,这些数据助力我们打造了具备“读心术”功能的导览系统 ,当前这套系统已在国内20多个重点景区投入使用,用户满意度高达97% 。
元宇宙里的旅行实验
随着元宇宙概念的兴起,王明展开了更大胆的尝试,在2024年初,他主导开发的“数字孪生敦煌”项目得到了文旅部的重点支持,在这个虚拟世界里,游客不但能够360度欣赏壁画,而且还能借助动作捕捉技术“化身”古代画工,亲身去体验矿物颜料制作的整个过程。
"元宇宙不是替代实体旅游,而是创造全新的体验维度王明强调,项目运营半年来,已经吸引了超过50万用户参与,其中30%的用户在体验后计划实地探访敦煌,这种线上线下联动的模式,为疫情后时代的旅游业复苏提供了重要参考。
智能行程规划的突破
针对自由行游客面临的规划难题,王明团队研发了“旅图”AI系统,这个系统正在改变游戏规则,它通过机器学习来分析用户社交平台的数据,能够准确预测用户的旅行偏好,当输入“3天2晚杭州游”时,系统不但会推荐行程,还会依据实时天气、交通以及人流数据动态调整方案。
最特别的是它具有“情绪适应”功能,系统会借助可穿戴设备来监测用户体征,一旦检测到疲劳信号,就会自动把下午的行程从登山改成茶室体验。技术应该像贴心的管家,而不是冷冰冰的工具王明这样描述设计理念 ,目前该系统行程推荐的准确率已经达到了92% ,远远超过了行业的平均水平 。
可持续旅游的技术方案
在马尔代夫的一个环保项目里,王明团队开发了“珊瑚银行”区块链系统,游客参与海滩清理等环保活动能获得数字积分,这些积分可用来兑换特色体验,并且所有环保行为都会被永久记录在链上。我们想证明科技不仅能提升体验,还能守护目的地",王明说。
该系统运行了一年时间,已使景区塑料垃圾减少了43%,还为当地社区创造了新的收入途径,这个成功的案例让王明更加坚定地相信,科技旅游的最终目标是创造游客、社区和环境三方共赢的局面,如今,他正在把这个模式推广到更多生态脆弱的地区。
未来十年的行业展望
谈到未来,王明做出预测,脑机接口技术会在五年内应用于高端旅游市场 ,他兴奋地描述着,想象一下,未来只需一个念头就能切换景点解说语言 ,同时,他也对行业发出警告,要警惕技术滥用 。再酷炫的科技,都不该破坏旅行中最珍贵的人际互动"。
对于想要进入这个领域的新人,王明给出了建议,他的建议朴实且深刻,他说:“先成为懂技术的旅行者,再成为懂旅行的技术专家。”他正在筹备行业人才培养计划,该计划预计在2025年为市场输送首批500名复合型人才。
看完王明的前沿探索,你是否也期待体验这些科技旅游产品?如果可以选择,你最想尝试文中提到的哪项创新?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,也不要忘记点赞转发,从而让更多人看到未来旅游的样子!